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和《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渭南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渭政办发(2023)25号)等文件要求,临渭区气象局牵头起草了《推进临渭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
《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深入落实局区合作协议,为临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了临渭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气象整体
实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达到全省中上水平。气象观测站点平均间距6公里,防灾减灾重点区域达3公里,多要素气象站(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占比100%。专业气象预报精准度进一步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87%、暴雨(雪)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3%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达到45分钟以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体系基本建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具备全面保障临渭高质量发展的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保障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三、《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
《实施方案》包括四个方面13项任务。
一是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站网,重点完成临渭风廓线雷达、特色农业智慧气象监测服务站及重点易灾区气象监测站建设。构建精准预报预警系统,促进气象与相关部门深度融合,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实施精细气象服务工程,按需提供差异化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智慧气象台站建设,完成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平台升级改造。
二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健全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纳入部门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条件,健全基于高级别预警信息的“五停一休”联动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重点园区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快健全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的精准预报业务体系,实现精细化实况预报融合业务,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定量化、精细化水平。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化人影指挥平台,升级换型作业装备,加大人工影响天气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全区粮食、果蔬等作物生长关键时节的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和区域协同作业,面向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
三是强化气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强化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支撑,提升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临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开展风电开发气候资源评估,提升旅游、康养领域及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等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和服务保障能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城市生态气象服务,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潜势预报预警服务,优化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增强森林防灭火、突发环境事件等生态安全气象风险预警能力。
四是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加强民生保障气象服务供给,强化“气象融媒”品牌建设,构建临渭气象融媒体传播平台,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提升城市安全气象保障能力,推进城市气象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展城市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科学加密城市气象监测站点,加强重大活动、重要赛事等气象保障服务。